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一站式”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贵州(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南州等)市州发改委委托节能报告评审单位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业务领域

焦点关注

生态文学 | 感悟“三北”精神,坚定创作使命

日期:2023-09-20 09:28:16

来源:生态环境部

编辑:贵州绿之城节能环保

0


初秋时节,位于阴山以南、河套平原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绿意盎然,碧波如海。在这片5万多亩的土地上,430万株树木连绵铺开,给巴彦淖尔带来了满目苍翠,同时也带来了富足安宁以及无限生机。


2023年6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了解“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家内蒙古采风团一行来到这里,了解新华林场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感悟60年来三代林场人以青春汗水铸造绿色奇迹的伟大精神。



刚下车,采风团就被盎然的绿意深深吸引,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清脆的鸟鸣此起彼伏。在解说员的带领下,采风团沿着林间小路往林场深处走去,只见一排又一排苍翠的杨树屹立在金黄的沙丘上,挺拔而坚韧。


然而,过去的林场并非如此。解说员王玉珏告诉采风团,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林场的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到处都是沙滩、碱滩、草滩、荒滩,沙尘暴、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


“无风满地沙,有风埋人家”“只见春天籽下种,不见秋天收庄稼”两句当地口口相传的歌谣,唱尽了土地沙化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苦楚。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林场人开启了植树造林的伟大实践。从1978年开始,这里相继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二期、低质低效林改造等工程,“沙进人退”的局面逐渐得到遏制及改善。


经过三代林场人的接续奋斗,林场累计造林3.9万亩,植树43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65%,沙地面积由上世纪六十年代的2.15万亩缩小到0.5万亩,林场周边的耕地沙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这是1975年栽下的新疆杨,迄今已经50多年了。”“这是自然形成的天然次生林,如今也已郁郁葱葱。”


听着解说员的介绍,第一次来到新华林场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许廷旺,内心颇为感慨。


他久久端详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栽种的树,满怀敬意地告诉记者:“我深刻感受到了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艰难与不易,更加由衷地感佩林场人几十年如一日勇担使命、不畏艰辛、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伟大精神。”


如今,国营新华林场的工作重心从造林绿化转向林木抚育管理。林场护林队伍越来越壮大,还用上了科技化新手段。林场建起防火监控系统,大大提高了巡防工作信息化水平。


现代科技手段也融入林场造林工作。通过机械化造林等方式,每天可栽种树苗三四十亩。在树种选择上,林场也探索出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新方法。如今的林场,既有高大的杨树、柳树、榆树,也有低矮的杨柴、紫穗槐。愈加舒适的生态环境,吸引了84种野生动物和10多种鱼类在此繁衍生息。


站在生机盎然的林场中,解说员向采风团复述了总书记考察时强调的话语: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在采风团心中留下了久久的回荡。采风团团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语重心长地表示:“身为作家,我们要把心贴在大地上,扎扎实实地写出反映北疆绿色长城建设感人事迹和伟大精神的生态文学作品,以文学之笔为美丽中国建设凝聚更强大、更广泛的磅礴力量。”




     

【推荐最新项目案例】